2011年5月11日 星期三

推行國民教育 隱憂有理

近日,教育局擬定於未來中小學生的課程中引入「德育及國民教育」科,並發表課程諮詢文件,據說課程目的是為了建立學生對國家的認識和身份認同。此科目將成為必修科,但不設公開考試。雖然教育局表明課程並非單向式灌輸愛國思想,而且學校有自由度選擇教材內容,可是仍然未能平息教育界對於課程可能造成「洗腦」的顧慮。


其實現今中學已有德育及公民教育的課程,另外通識課程亦已涵蓋認識中國及香港的環節,究竟再推出國民教育,用意何在?  明報把新舊課程指引一併起來,分別就顯而易見:


(圖片來源: 明報)



 


從以上的圖表可見,在中四至中六的課程指引中,本來「理性、多角度、批判思維」被刪除了,取而代之的是歌頌性字眼「奮鬥歷程」、「掙扎、進步及成果」,小學課程指引更加上「血濃於水、同根同心」的字眼。另外,據明報報導,在初中課程教材中,講述人民為國家運動員感到自豪,「注意事項」當中更提醒教師,要提醒對國家民族感情不強烈的學生作「自我反省」。雖然表面是容許客觀討論,但似乎從課程大鋼已看得出一個潛藏的官方立場。


或許香港年輕一代對國家及共產黨的負面情緒已經吸引到內地注意,因此政府感到有需要從學生開始做起,去灌輸他們愛國意識。可是,筆者擔心,倘若國民教育只是一味向學生宣揚國家的成就,拒談敏感政治議題,未來的新一代能否用一個全面而平衡的觀點探討國家大事? 他們能否在國民教育課中討論六四、劉曉波、趙連海、艾未未,從而了解國家民主發展和人權狀況最令人擔憂之處?


筆者覺得,時下香港的年青人其實相當關心國事,特別是我國的民主與人權。究竟政府覺得學生欠缺的,是對國家的「認知」還是「認同」? 如果是有認知而不認同,那只不過是他們經過獨立思考分析後的結果,不能透過灌輸甚麼國民教育而改變。而且不認同國家某些做法不等於不愛國,反之,是顯示他們對國家有更高的期望。若要杜絕這種獨立思考,就只得封閉消息和洗腦,屆時未來新一代可能成為一群沒主見、盲目認同國家的愚民。


記得之前日本歷史教科書篡改南京大屠殺事件一事,曾經引起華人社會強烈不滿。希望未來的國民教育科,也要把歷史真相和時事真真實實地向學生呈現,讓學生了解完整的事實後再自行判斷,而不是「隱惡揚善」,淪為中共收復民心的政治工具。

3 則留言:

  1. 辛尼我原本是支持國民教育的。 但我看完一些細節後,就有保留了。 而郝鐵川在微博上的留言,更令我對這一科的態度轉變。

    回覆刪除
  2. 未來新一代可能成為一群沒主見、盲目認同國家的愚民。----- 同意 x 99999999

    回覆刪除
  3. 謝謝到訪,祝生活愉快 因已私有化,如有意欲觀看歡迎留言~~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