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29日 星期日

亞視台慶勁唱會 之 星光家族精彩演出

5月29日是亞視台慶,踏入第55周年,亞視首次以勁唱會的形式慶祝,並邀得多位歌手和星光家族成員演出。當晚還有蔡梓銘擔任主持,表現淡定大方。筆者覺得是次勁唱會相比起以往亞視辦的大型節目更具娛樂性、可觀性,舞台設計大有改善,感覺上在舉辦大型節目方面跟無線的距離拉近了(如果從節目內容看,勁唱會當然更勝無線),這絕對是從以往經驗累積而來的。與大家分享以下演出的片段:

星光家族 & 肥媽 - 亞視劇集主題曲Medley



亢帥克, 古卓文 比歌比舞,羅力威獨唱自己的作品"片尾曲"



亢帥克 新歌 "習慣"


[分享] 中國賣菜嬸「送你蔥」 唱歌劇一鳴驚人

近日看到一段值得分享的短片,一名中國賣菜嬸參與內地的中國達人秀 - 這位大嬸外表平凡,但歌唱實力殊不簡單,不但懂得唱歌劇,更把歌詞改成以賣菜為主題,大家聽一聽她唱這首《今夜無人入睡》(Nessun Dorma)的改詞版 - 「送你蔥」,實在令人驚嘆。




 


改詞如下:


「雞腿,雞翅膀; 鴨腿,鴨翅膀; 胡蘿蔔,番茄和大蔥; 芥菜,香菜,芹菜,大白菜,辣椒;西蘭花,黃瓜; 四季豆,刀豆青橄欖; 快來買吧; 送你蔥; 送你蔥!」


賣菜嬸說,她喜歡巴伐洛提的歌劇,但聽不懂歌詞,於是以自己在菜市場的生活為題,把詞改成大家都聽得明白的語言,歌詞最尾用了「送你蔥」,大嬸解釋是因為每次賣菜時,最後的動作一定是加送幾根蔥。這種把歌劇平民化的做法,實在很有創意。

不論是蘇珊大嬸還是賣菜嬸的例子,都告訴大家只有有理想和實力,實現夢想其實並不是遙遠的事。可是,筆者自己常常想,如果香港的歌唱比賽跑出一個像賣菜嬸的人,究竟我們的樂迷會對她報以欣賞和讚歎,抑或是淪為網路上被嘲笑和惡搞的對象? 如果是後者,那是何其可悲!

2011年5月26日 星期四

羅力威 Home Alone 演唱會歌曲分享

羅力威的個人音樂會,於上星期六-日順利舉行,是次演唱會門票供應緊張,筆者雖然無緣在現場欣賞羅力威的演出,不過慶幸在youtube上找到了不少當晚演出的聲音片段。雖然只有聲音(據筆者所知當日現場禁止拍攝),但已覺得很滿足了,因為羅力威素來都是以聲音感動人的歌手,可以想像他的音樂會的風格也是簡樸和以音樂為主。當晚羅力威除唱了自己的歌外,也翻唱了多首較為"冷門"的別人的歌,把自己喜歡的好歌介紹給樂迷。值得一提的是配樂以弦樂與鋼琴為主,既簡單又配合了羅力威的聲線。聽了幾首,筆者最喜歡的是他唱的"游泳圈",感情非常細緻,而且高音亦很出色。


開場唱了"我睡不著覺",羅式旋律一聽就知是他的作品,甚至有點即興創作的感覺,整首歌大部分都是重複一句歌詞,但很舒服動聽:



"游泳圈",最喜歡這一首,因為選曲選得好,感情打動人心,即使是隔著電腦屏幕隔著耳機,仍感受到那種孤寂的氣氛。自己上網找了原唱的版本聽,可是覺得羅力威的版本更勝原唱。


 


"破曉",很少聽羅力威唱廣東歌,頗有新鮮感


改編了的輕快版"寫一首歌",唱出另一種風格


另外,知道羅力威在演唱會唱了一首自己的新歌,名叫"有所謂",是一首粵語歌。雖然仍未有機會聽,不過筆者知道歌曲作詞人來頭不簡單,因為他同是王力宏-"你不在"和莫文蔚-"如果沒有你"等名曲的作詞人呢!  實在令人期待。


Youtube上還有演唱會playlist,收錄了兩場演唱會的多首歌曲:


http://www.youtube.com/playlist?p=PL9D423130BA1FAA56


 


分享: BrilStar關於是次的活動報導:


羅力威﹕心疼粉絲買貴飛捧場


分享: 903DJ看表演後在電台大讚羅力威


http://www.youtube.com/watch?v=tlcCX8ovol8


 

2011年5月25日 星期三

《點解阿Sir係阿Sir》 Miss Koo的悲劇

《點解阿Sir係阿Sir》,可說是近期無線劇集中罕有地吸引的一齣。筆者自從播映首周開始追看,即使晚上OT也叫家人幫我錄影再看。昨晚播出的一集,說到陳豪成功完成任務後,臥底身份暴露,飾演其女友的鍾嘉欣被人利用卻一直蒙在鼓裡,知道事實後崩潰大哭的一幕,令人心酸,演技引來不少掌聲。



筆者覺得《阿Sir》一劇之所以吸引,除了因為四大主角都是我頗欣賞的演員外,劇情的鋪排也見心思。教書和當差的同叫「阿Sir」,劇名已夠gimmick,內容亦涵蓋校園和警匪元素,劇情的推移,從起初氣氛輕鬆,到後來各位主角面對種種矛盾時愈變沈重,相當引人入勝。配角也發揮出色,不論是清新的學生們,還是多個老角奸角,都令此劇生色不少。


鍾嘉欣飾演的Miss Koo,是一個悲劇人物,她本來的自我防衛意識很強,不易與人親近,對身邊的人築起圍牆。很難得地遇上了她以為愛她的人,於是放下戒心,讓對方走進她的生命,其實她的內心單純,對著阿華就如小女孩一樣。可惜,殘酷的現實告訴她,原來一切都是假的。她對人的信任再次崩潰了。究竟她能否跨越這個打擊,或是會回復昔日的態度?


 



筆者為何對Miss Koo這個角色感受特別深刻呢? 因為一直看這套劇,就覺得Miss Koo的性格很像昔日的自己。這種性格就是有點冷漠和自我封閉,專注做自己的事,不與人聯繫,因為覺得很多人是信不過的,所以很少與人分享內心世界 (對我來說,要分享也要透過網上的身份)。Miss Koo的情況更嚴重,因為她連家人都不願相信。但當投入一段關係,可以把對方當作自己人,便會不顧一切的對他好,而且防衛意識和機心都完全沒有了,完全表露出率真稚嫩的一面。而由於這種性格的人,多數都是朋友不多,愛情可以佔據她整個世界,因為她把一切的信任都投放在一個人身上。所以,當結局揭穿時,對她的傷害是更大的。當然,我覺得如果能做到像Miss Ho那類深明大義,懂人情世故,從別人立場著想(而且深得男士歡迎)的人就最好吧。不過,我還是覺得,Miss Koo雖然性格倔強,但心地良善,希望結局能安排一個真的懂得愛她的人和她走在一起吧。


有很多人說,希望羅sir最終會選擇Miss Koo,筆者反而覺得,如果結局是Miss Koo與羅sir走在一起,她會得到真正的幸福嗎?  雖然Miss Koo心裡最愛的人是羅sir,但對方對她沒有愛情只有歉意,而且曾經深深傷害她,她能一下子放下心裡的一根刺嗎?

2011年5月19日 星期四

晴海blog兩周年紀念 - "晴海與寫作"

今日,正式踏入晴海寫blog生涯的第二年。


當初開blog的時候,的確沒有想過自己可以持之以恆直到今天。寫blog給予我很大滿足感,亦給我一個平台暢所欲言,發表自己平日不會用真實身份發表的東西,著實的非常享受這個網上的角色。雖然亞洲星光大道已過,如今沒有一些可以讓我定期發揮的題材,人流亦不及以前多,不過亦同時讓我可以分享自己音樂上的愛好和時事評論,而筆者亦透過brilstar繼續表達對星光家族的支持。


寫這篇之前,重溫了一周年時自己寫的感想 (晴海blog一周年紀念 - "晴海與音樂"),發現自己經歷一年後,心態上有不少重大的變化。今天的我已不再把「晴海」視作另一個只在虛擬世界存在的人,而是屬於自己的另一部分。筆者亦不再抗拒出席歌迷會活動,反而希望除了以文字外,亦可用行動表達對星光的支持。


既然一周年的時候跟大家分享了關於我與音樂,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是關於我與寫作。


筆者自小就酷愛寫作,曾有志願說自己退休後要當個作家 - 為甚麼是退休後呢? 因為小時候就已有這樣的觀念,就是當作家是掙不到錢的 (除非是享負盛名的作家),只有退休後才容許這樣奢侈的嗜好。記得自己讀書的時候,每次作文都是寫得長篇大論的,別的同學擔心寫不夠指定字數之時,我卻往往是超越字數限制,明明字數限制是600字,我卻寫了1000字出來。 遇到寫作,起初構思的過程需要下不少功夫,但只要執起筆,靈感就如決堤的河水般奔騰,不能止息。  雖然作文只要在指定時間內完成,超字不是嚴重問題,但筆者也曾因此而被老師「忠告」一番。記得一次功課中,更是每超一個字被扣一分,當然那份功課是不計入總分的,老師只是想以此作警惕。 甚至到了公開試,我也刻意把字體寫得細小一點,讓文章看起來沒那麼冗長。在高中或大學階段,寫作多用電腦,查閱字數更方便,可是每次超字時,刪減內容的過程都是非常痛苦的,因為每一個論點都想保留,唯有向那些助語詞、連接詞、形容詞甚至標點符號下手,左刪右刪,才辛苦地把字數保持在限制之內。所以大家所見,晴海blog裡的文章不少都很長篇,寫blog有個好處,就是沒有任何限制,當然,亦感謝大家有這樣的耐性把我的文章看完。


喜歡寫作,跟喜愛閱讀可說是息息相關。筆者曾經是一名書迷,最愛看英文小說,看完一個接一個系列,翻著紙皮封面跟黃啡色的內頁,感覺非常親切。除了看內容和情節外,亦不忘欣賞作者的文筆,遇到不懂的字,又會翻查字典,佳句簿、詞彙簿在我閱讀時常伴左右。 有時候,更加會「強迫」自己把新學到的詞語用於作文上,好讓自己好好的牢記著。自小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對日後的語文程度有莫大的幫助。可是,自從工作以來,已經沒有這樣的餘暇看小說,因此現在已差不多完全放棄了看書的習慣了,考專業試時也只管對著那些艱深的指定書本,這就是成長的代價。


筆者常覺得,自己先天是一個「文藝人」,從小好音樂、文學、寫作和藝術,而對數理的興趣則是後天培養。我愛數理,是源自一種優越感 --  在女校中擅長語文的比比皆是,反之擅於數理的並不多。  以前的我最愛寫的是描寫文和抒情文,是一個非常感受豐富的人,看到很多生活細節,都可以寫一番。可是自從升讀理科班後,頭腦需要太多理性分析,漸漸發覺自己已經再沒法寫出感性的文字了。於是,「轉行」寫議論文,用理性的角度去分析觀點,直到現在亦一樣。有時候翻看自己初中時的作品,不禁慨嘆,這篇文真的是我寫的嗎? 原來我曾經擁有如此秀麗的文筆,如此豐富的詞彙,可是已不復再了。


到了出社會工作,工作需求的分析能力,比起讀書時代更甚,筆者慶幸自己找到這種方式 - 寫blog,去重燃自己對寫作的熱忱。希望未來的日子裡,可以在這裡繼續跟大家分享音樂,時事和一些內心的想法。


 


對Brilstar的一些感想


筆者自一月開始加入Brilstar,至今已有約四個月了。期間遇到不少跟我頗投契,同樣愛星光家族的朋友,也間接令我放開懷抱,從另一角度去接觸星光家族。雖然經營Brilstar的時間比我想像中多,有時候真像多了一份副業一樣,但能為星光家族做一點事,有忠實的讀者群也令我感到快慰,一切都是得來不易。當然,也總會有意見和想法不一致的時候,筆者亦曾經歷過很多內心的矛盾和心情起伏,甚至在寫這篇文章的此刻,心情仍是非常複雜 - Brilstar所面對的問題日益嚴峻,包括與亞視之間的關係,與歌迷會的關係,星光家族人氣的持續性,以至內部出現的種種困難,人手問題,人才流失,日後路向...... 都是筆者所關注和顧慮的。只能說,此刻仍希望繼續下去,在自己能力範圍內多出一點力,共勉之。


對於離開bs的朋友,相信未來大家只是在不同的環境,以用不同的方式為星光家族出力,祝願一切順利。我們還會是朋友,對嗎?

2011年5月16日 星期一

初嘗擔任節目主持的感想

晴海加入Brilstar.com (即星光燦爛)以來, 平日主要的工作是在「幕後」寫文章,包括活動報導和評論。最近,筆者在機緣巧合下,首次嘗試擔任節目主持,訪問的正是之前在 "當古典遇上流行" 一文中介紹過的本地女新人 - 陳文婷。


這位女新人是筆者介紹給Brilstar訪問的,因為之前總算在youtube跟她打過招呼,聽過她唱歌,歌聲實在很甜美。不過筆者自問口才不了得,所以起初沒有打算擔任主持。後來由於臨時人手改動,才決定去試一試。


雖然自己在中學、大學時代曾有不少做presentation的機會,也曾擔任過一兩次英文司儀,但那都已經是很久以前的事了。加上自己本身性格好靜內向,工作以後,很多時間都是坐在電腦前,回家又是對著電腦打blog,說話技巧的確生疏了不少。


第一次跟Brilstar的同伴們去錄音室,從港島東到上水,平日只在港島活動的我很久沒有到過新界北了。初次跟文婷見面,心情既緊張又興奮,畢竟她也算是一位我十分喜愛的歌手。文婷和她的經理人很準時就到達了,她真人非常漂亮,而且態度親切,經理人也很友善,很快就跟我們暢談起來。


由於是「臨危受命」,事前的準備功夫不算做得太多,說開場白的時候緊張得舌頭都打結了。幸好,文婷也算是健談,從美國回流的她廣東話也頗流利,對於我們的問題也能給予非常豐富充分的回答,一個答案就涵蓋了幾個問題的內容。 而且文婷跟我有不少音樂上的共同愛好,跟她的對話十分愉快。由於我們預先只準備了約十多條問題,最後很多問題都是我一邊問一邊想出來的,幸好dead air還未算太多。


訪問完畢後,我們每人獲贈一隻簽名單曲CD,內有她的派台歌,實在非常高興,回家立即把歌曲貯在itunes裡去。


節目剛於昨天已上載至網頁,筆者昨晚在網上重溫,覺得自己的主持技巧尚有不少改善空間,例如聽起來感覺有點生硬,而且我是一個完全不會搞氣氛和說笑的人,這方面真的要好好改進。


想重溫節目可到以下的連結:


星光燦爛(18) – 樂壇新人陳文婷專訪


另有關於她的介紹:


古典美聲系女新人 – 陳文婷介紹


 



 


筆者平日都有留意新人的習慣,例如在G.E.M.出道半年前就已在youtube看她的片,那時候她還叫Gloria Tang。不過新人當中,十居其八都沒有令我印象深刻,陳文婷這類實屬少數。 由於現在如要跟亞視有約的星光同學們訪問要先行跟亞視磋商,未來我們找嘉賓將面對更大的挑戰,也可能要更加努力留意新人了。 大家要繼續努力!


=======================


順便再推介一下陳文婷的派台歌 - "Good to be a girl"。大家不妨聽一下,她絕對是我最喜愛的高音+靚聲系女歌手,論歌聲可以說是至少 95 out of 100。班底是陳奐仁與游思行,是陳奐仁寫給他女朋友的歌曲,這首歌坦白說旋律是大路的港式流行歌,歌詞有點不通順,但陳文婷的甜美的歌聲為歌曲加了不少分數,筆者嘗試在討論區試試反應,但暫時未見引起很大迴響。 希望隨著她將來有更多曝光機會,她的歌曲會引起更多人的關注。


 

作曲:陳奐仁
填詞:游思行
編曲:Phoebus Chan
監製:Phoebus Chan

Lyric @ Lemon Music Group  檸音樂歌詞網

當被他抱入懷 甚麼狀態 熔掉我的境界
當被他抱入懷 全身亦也愉快

他怎麼使我可愛 他怎麼會令皺眉鬆開
他怎麼把我懦弱去掩蓋 多神奇 多神奇

I'm so glad to be a girl
活到這分鐘 驟覺意義變得很夠重
硬柔相碰 全力愛也不痛
It's so good to be a girl
獨個不輕鬆 我都終於會被寵
簡單兒童 柔情沒有也可相送

當被他抱入懷 甚麼狀態 無懼怕的境界
將幸福抱入懷 時光愈愛愈快

他怎麼使我慷慨 他怎麼會令性情更改
他怎麼跟我互動去相愛 多神奇 多神奇

I'm so glad to be a girl
活到這分鐘 驟覺意義變得很夠重
硬柔相碰 全力愛也不痛
It's so good to be a girl
獨個不輕鬆 我都終於會被寵
簡單兒童 柔情沒有也可相送

情感一鬆一緊不能離 不能離 多神奇

I'm so glad to be a girl
活到這分鐘 驟覺意義變得很夠重
硬柔相碰 完全地愛得出眾
It's so good to be a girl
獨個不輕鬆 我都終於會被寵
天真兒童 全部為愛也可相送
扶著跌倒都不痛

2011年5月13日 星期五

Rebecca Black 《Friday》 的不同版本 化腐朽為神奇

美國女新人Rebecca Black的一首電音歌"Friday",曾因為其旋律過於簡單、混音效果強差人意、歌詞「無厘頭」而被網友稱為史上最難聽的歌曲,在網絡上「一砲而紅」。不過,即使是再難聽的歌曲也有辦法可以化腐朽為神奇。當然,旋律是改不了,但筆者找到了兩個例子,分別透過不同的編曲和演繹方法,令這首"Friday" 變得「突然好聽左」。


首先給大家聽聽歌曲原本是怎樣的:



 


然後再聽以下的改良版。 "Friday" - Acapella version



 


這位男子用acapella的方式翻唱,片段精心製作,和音和人聲敲擊令歌曲聽起來更多變和富趣味,而豐富的表情和動作亦非常惹笑。另外,他在其中一段改用了Justin Bieber "Baby"的旋律,確是很不錯的編排。


 


"Friday" - 中文版



另一位男子更加為歌曲填上中文歌詞,並以unplugged的方式演繹。最厲害的是中文歌詞的內容寫得跟原曲的意思差不多一樣。不過由於原曲歌詞已是有點無聊,改成中文後有些地方也是令人忍俊不禁。雖然不少留言的網友都不懂中文,但都大讚此版本比原唱好聽多了。

2011年5月11日 星期三

推行國民教育 隱憂有理

近日,教育局擬定於未來中小學生的課程中引入「德育及國民教育」科,並發表課程諮詢文件,據說課程目的是為了建立學生對國家的認識和身份認同。此科目將成為必修科,但不設公開考試。雖然教育局表明課程並非單向式灌輸愛國思想,而且學校有自由度選擇教材內容,可是仍然未能平息教育界對於課程可能造成「洗腦」的顧慮。


其實現今中學已有德育及公民教育的課程,另外通識課程亦已涵蓋認識中國及香港的環節,究竟再推出國民教育,用意何在?  明報把新舊課程指引一併起來,分別就顯而易見:


(圖片來源: 明報)



 


從以上的圖表可見,在中四至中六的課程指引中,本來「理性、多角度、批判思維」被刪除了,取而代之的是歌頌性字眼「奮鬥歷程」、「掙扎、進步及成果」,小學課程指引更加上「血濃於水、同根同心」的字眼。另外,據明報報導,在初中課程教材中,講述人民為國家運動員感到自豪,「注意事項」當中更提醒教師,要提醒對國家民族感情不強烈的學生作「自我反省」。雖然表面是容許客觀討論,但似乎從課程大鋼已看得出一個潛藏的官方立場。


或許香港年輕一代對國家及共產黨的負面情緒已經吸引到內地注意,因此政府感到有需要從學生開始做起,去灌輸他們愛國意識。可是,筆者擔心,倘若國民教育只是一味向學生宣揚國家的成就,拒談敏感政治議題,未來的新一代能否用一個全面而平衡的觀點探討國家大事? 他們能否在國民教育課中討論六四、劉曉波、趙連海、艾未未,從而了解國家民主發展和人權狀況最令人擔憂之處?


筆者覺得,時下香港的年青人其實相當關心國事,特別是我國的民主與人權。究竟政府覺得學生欠缺的,是對國家的「認知」還是「認同」? 如果是有認知而不認同,那只不過是他們經過獨立思考分析後的結果,不能透過灌輸甚麼國民教育而改變。而且不認同國家某些做法不等於不愛國,反之,是顯示他們對國家有更高的期望。若要杜絕這種獨立思考,就只得封閉消息和洗腦,屆時未來新一代可能成為一群沒主見、盲目認同國家的愚民。


記得之前日本歷史教科書篡改南京大屠殺事件一事,曾經引起華人社會強烈不滿。希望未來的國民教育科,也要把歷史真相和時事真真實實地向學生呈現,讓學生了解完整的事實後再自行判斷,而不是「隱惡揚善」,淪為中共收復民心的政治工具。

2011年5月8日 星期日

香港人的創意(2) - 八十後的悲歌 "我們是八十後"

在youtube上不難發現一些業餘音樂人水準不俗的創作,近日筆者在youtube上找到一首由一位香港八十後青年自已寫的歌,名叫《我們是八十後》。筆者很欣賞這位朋友懂得運用音樂表達心聲,不僅編曲出色,歌詞亦一針見血,特別是說到政府經常塑造八十後的偏激形象,傳媒推波助瀾加以強化,以為這樣就可以推卸施政失當的責任,結果造成社會分化,矛盾加深,八十後怨氣累積。事實上每個八十後都是獨立的個體,少數偏激的八十後並不代表全部。歌者相信,八十後有獨立思維,不是高分低能,只是不幸生於這個年代,背負著種種壓力,還要承受莫名的負面標籤,於是以歌聲表達控訴。








另分享關於八十後的好文一篇,筆者覺得,這一位八十後,相比起那些口口聲聲稱八十後激進和不事生產的人們:,更理性更有智慧

我們可以不是八十後嗎?  (source: adrianlu1026 xanga blog)


節錄:

當傳媒每天每日都在不斷籠統地把我們稱呼為「八十後」,渲染我們是一群「一模一樣」的激進、不事生產的個體時,我真的很想問:我們可以不是八十後嗎?
.......

  當身邊上一輩的人一直不明白為甚麼我們不置業,找一個安樂窩的時候,我在想:為甚麼我們要置業呢?二百萬買一層四百呎的樓,我們可以去環遊世
界,也可以儲多一點拿去投資移民。不過,我們卻老大不情願去拿二百萬,買一間細得連上廁所也不暢快的「安樂窩」。揹一輩子的債換一個超微型安樂窩,我真的
寧可我「不安樂」。


  另一方面,當我們認為普世價值是人權,是平等,是公義的時候。上一輩的人卻常說,沒有飯吃,還談甚麼普選呢?你們
很有空嗎?這麼有空,為甚麼不去多賺點錢?是的,上一輩的人,就是喜歡以這一種務實和穩重的想法告訴我們、嚴斥我們,強迫我們去接受他們的價值觀。為甚麼
我們不能有自己的想法呢?在填飽肚子後,我們為甚麼不能去追求更高的人生價值呢?人的價值不在於他能掙多少錢,人人生而平等,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價值。現在
的社會被既得利益者所壟斷,在下者一直被剝削被遞奪他們應有的權利,我們認為追求公義是對的時候,怎麼我們出去努力爭取時,你卻要說我們有空閒沒事做呢?


 
 自小開始,我們一直經歷會考、高考、上大學;或者,有一些經歷會考後,便玩不贏這一個預設的考試制度,到達了那殘酷的現實環境。但我們一直都很希望自己
能佔社會的一個位置,縱然那不一定是行政總裁,政治助理或者是貴官達人。然而,社會給我們的,卻是一個沒有極高學歷、沒有兩文三語、沒有五才六藝便找不上
一份工作的環境。工作之餘,我們不能有個性,我們不能有思想。老闆說我們要超時工作沒有補薪,我們便得遵從;老闆說我們不應超越他們所訂下的「行規」,我
們也得遵從。到最後,我們從來沒有活出自我。變成一個又一個一模一樣的上班機器。

 

  不少傳媒和公眾人物把我們打造成一群
沒有理性,沒有智慧的年青人。這是他們坐擁了傳媒發聲渠道的必然結果。我們在遊行時喊得聲嘶力竭,在看見不公義時大聲疾呼,卻往往只得被說成「不理性」
「沒事幹」。你們,有沒有聽過我們的訴求和聲音?你們有沒有了解過我們說些甚麼?你們一直不屑聽我們意見和說話,沒有耐性去了解我們的心底話,你又怎會有
資格去批評我們的想法和價值觀呢?我們只希望在社會佔一點發聲的位置,社會卻只殘留着一個一個破了腳的議會制度,一個沒有代表性的卻說代表我們的特首。

 
 上一輩的人總愛說,以往殖民地時,香港也沒有民主。可是,殖民地政府推出來的政策卻是貼近民意,關注公義的。居屋政策、廉政公署、興建新機場,造就了我
們此後十幾年的安定繁榮。現在,看見特區政府一大籃沒有深思熟慮的政策,母語教學、副學士政策、興建迪士尼、把商場賣給領匯,我們感到很生氣,感到很不
滿。為甚麼,我們卻沒有權力去反對我們不喜歡的政府和政策?這原因只有一個,你不讓我們分享我們的社會。

 

  我們,是一個又一個有血有肉的個體。你們卻左一句「八十後」右一句「八十後」把我們稱呼起來。我們今時今日跟你們的鴻溝,並不是因為我們不事生產,而是因為你們拒絕聆聽我們,亦拒絕讓我們佔社會的一席位。

  「八十後」一詞,被你們濫用了。年青人追求人權,被你們說成是滋事者。我們要說多少次,做多少事才可改變你們那食古不化,迂腐呆板的態度?我們何時才可以不被別人稱呼做「八十後」?我不知道。

  但是,我可以告訴你們,無論你們怎樣去打擊我們,怎樣去標籤我們,我們還是有自己的想法。我們會繼續發聲,繼續努力,直到有一天,你們真正的聽到我們的聲音為止。





2011年5月1日 星期日

當古典遇上流行

晴海開網誌的其中一個原因,是希望跟大家分享我喜愛的音樂。音樂有不同的種類,今次想向大家介紹的,是介乎古典與流行之間的一個曲種 - 你可以把它叫作"operatic pop", 或者"classical pop", "classical crossover"等,甚至"popera"。簡單來說,就是以古典的唱腔去演繹流行曲的旋律。



為何愛上 Operatic pop?

聽operatic pop,大約就是由中學開始。那個時候因為唱合唱團的關係,常有機會接觸到古典流行歌,它於校內亦相當盛行,在校內音樂比賽中,不管是獨唱組還是合唱組的同學們絕大部分都是選唱這類歌曲,加上自己本身相當喜歡如sound of music, phantom of the opera這類音樂劇,於是一直都很嚮往古典流行的音樂世界。

於我來說,operatic pop最吸引之處,是它既有歌劇的優雅洗練,亦有流行曲的時代感。可能在很多人眼中,opera(古典歌劇)都是莊嚴得難以接觸和投入其中,但當古典遇上流行後,奇妙的作用就產生了。歌劇的嚴肅被流行曲通俗的旋律融化了,但仍保留著的是一種典雅的感覺。由於歌者通常都有接受正統的聲樂訓練,運用古典的唱腔去演繹流行曲,高音更圓滑,低音更沈厚,音色更完美,每次聽起來,都如被帶進另一個境界。

可能很多人都沒有接觸過operatic pop, 究竟operatic pop 聽起來是怎樣的呢? 以下是一個例子,我的偶像來自新西蘭的Hayley Westenra, 以operatic pop方式演繹大家耳熟能詳的歌 - 〈花無雪〉的英文版。

.

大家可以聽到她的唱腔是有別於流行歌手,帶點古典的味道,但又不失其時代感,比起泳兒的版本更為優雅。為何筆者特別喜歡Hayley呢? 因為她在流行與古典間的平衡拿揑得特別好,當然靚聲也是非常重要的吧。

另一個例子,就是新晉operatic pop女歌手 Katherine Jenkins,把一首本來富搖滾味道的歌 - Evanescence 的 "Bring me to life",以自己的方式重新演繹,雖然我本身不是特別喜歡Katherine Jenkins,但這個版本可說是把operatic pop的精髓發揮得淋漓盡致,效果相當震撼。

.


現在舉一些大家更熟識的例子。記得亞星二班,澎湃哥第一集唱甚麼歌嗎? 沒錯,就是You raise me up。這首歌可說是operatic pop界一首最常被翻唱的歌(如Josh Groban, Il divo),亦同時有較pop版本(如Westlife)。而澎湃哥由於曾接受美聲(bel canto)的訓練,歌藝在這首歌充分發揮,令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
再來幾首,這兩位星光同學,:都是這方面的高手:

李昊嘉 - Danny Boy
.

李建龍 - Nessun Dorma (其實這首是正宗的opera歌曲,不過由於其廣泛普及性,已經被不少operatic pop歌手翻唱過) 建龍是聲樂系出身,唱opera當然是有板有眼吧!
.


Operatic pop 在香港的普及性

雖然Operatic pop不是主流音樂,但它在歐洲、美國、日本、澳洲等地都相當盛行,各地都有自己的土產operatic pop歌手,而且在歌唱比賽或才藝比賽中跑出的,都不乏唱operatic pop的人才,當中最為人所認識的就是英國村姑Susan Boyle和平民出身男高音 Paul Potts。甚至中國內陸,其實也非常崇尚聲樂技藝,那些你常在國慶節目看到的內地歌唱家,於我來說也是一種另類operatic pop。可是,怎麼在我們香港沒有流行起來呢?  其實也不奇怪,香港人似乎不太接受本地樂壇裡除了Pop之外的另類音樂元素,即使其他音樂種類如rock, R&B等,都未算是普及。是我們沒有這方面的人才嗎?  還是沒有懂得欣賞這類歌的人?  但奇怪的是,他們又會去追捧外國的非主流歌手,據我所知,operatic pop的唱片合輯如Voices 101,銷量並不差。是不是因為我們的樂壇已被傳媒和唱片公司主導呢?

原來,早在三、四年前,就有人率先把operatic pop的風格帶進本地樂壇。當時有一隊組合,名為Vega,由兩男兩女組成,是筆者認識的首個本地operatic pop組合,以古典方式翻唱粵語流行曲。老實說,即使以筆者本身對古典歌的熟悉與喜愛,首次聽他們這樣唱廣東歌,仍難免會有種怪怪的感覺,但聽多幾次後就接受繼而愛上了,特別是他們有男女四聲部,編排和層次感更豐富。可惜的是,筆者偶然看forum認識這個組合的時候,它已經不再活躍於樂壇了,相信當時要被香港人廣泛接受的確面對一些困難。

VEGA - 《小城大事》

.

另一個較為近期的例子,是泳兒一首新歌(快歌),叫《十二個我》,歌曲開頭部分就用了較為古典的唱法 - 沒錯,那一段都是泳兒自己唱的。筆者每次聽這首歌就是為了聽開頭那幾句 (因為我本來不聽快歌)。開始欣賞泳兒的時候,只是覺得她的高音非常優美悅耳,不知道她連古典歌腔都曉得,所以嘛,聽慣了這類歌,就很快便會被這種特質吸引住。

.





看到了新的希望

不過,筆者仍然心存希望。一年前,筆者在youtube上認識了一位女生,她跟我一樣鍾情於音樂劇的歌曲以及operatic pop,也很喜歡把自己的錄音自唱放到網上與大家分享。當然,她的水準比我專業得多,她在外國接受過正式音樂訓練,又曾參演百老匯音樂劇。聽過她演繹經典迪士尼歌曲,不亞於原唱,聲線非常甜美,樣子也很有氣質。那時候,她已經偶爾會出席一些商場演出。可能大家都未認識她 - 她叫陳文婷。



除夕倒數,筆者在太古城中心,主要是為了聽羅力威。在羅力威演出之前,聽到一位女新人唱"I dreamed a dream",驚為天人,心想,她究竟是誰呢? 香港還有這麼classically well-trained的女歌手嗎?   當時由於我站在溜冰場對上二樓的遠處,聽主持介紹聽不清楚,後來再上網搜尋亦搜不到。 之後又是一次偶然的機會,在早前youtube訂閱陳文婷的channel中看到一些新演出片段,回想起來,才醒覺當日在溜冰場倒數活動中聽到的,正是陳文婷的歌聲。

更令我高興的,是知道她今年正式進軍樂壇,成為2011女新人。她最近有一首新歌派了台,是一首粵語歌,我錯過了電台播出的時間,但也總要去google一下重溫。可喜的是,雖然歌曲是一首典型流行曲,但在她的歌聲裡,我隱約聽到了operatic pop的味道,配合起流行曲的旋律亦覺自然。筆者亦感到非常高興,透過Brilstar,將會跟她有進一步的認識與交流,令我期待萬分。

年年有新人,一浪推一浪,有些新人會隨著時間的過去而消失,亦有一些經得起考驗而愈來愈強。遇上有實力的新人,就要看樂壇能否好好珍惜。陳文婷,她令我對本地的operatic pop重燃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