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改風波雖然已經暫告平復, 但所帶來的漣漪效應逐漸浮現。近日,民主派核心黨派相繼傳出成員退黨的消息,早前先有多名民主黨年輕黨員退黨組成新民主同盟,後再另有黨員退黨更點名批評劉慧卿處事作風,但更為人關注的是社民連兩大骨幹成員黃毓民與陳偉業宣佈退出自己一手帶起的社民連, 原來政改風波造成民主派的分化與內秏已經是一發不可收拾。
雖然香港的立法會機制使民主派的聲音未能發揮重大影響力,但民主派的重要性是在於他們的聲音發揮監察政府的作用。可是, 近年來, 也許部分市民意識到理性的爭取沒有實際效用, 既然無法改變現狀, 不如讓一批激進分子到立法會搞事, 由他們的口抒發市民內心的不忿, 看官員們被罵的無奈樣子也不失為大快人心的事, 再加上網上文化鼓吹嬉笑怒罵, 使他們得到不少年輕支持者, 社民連的崛起就此而成。可能有人會欣賞他們的敢作敢言, 但筆者一向都不認同社民連的作風, 因為他們的行為猶如把民主與"野蠻", "激進", "破壞"等負面形象聯繫起來, 把爭取民主的行徑歪曲化, 讓政府有個把柄視民主人士作刁民而對合理的民主訴求視而不見。
另外, 社民連雖是民主派一分子, 但對於其他民主派卻時常予以攻擊, 似乎覺得只有像他們的行為才是真民主, 其他的都是偽民主。早在政改事件前, 社民連在地區直選的辯論中就經常對公民黨針鋒相對; 政改事件後, 對民主黨的批評更是體無全膚。如今黃毓民與陳偉業退黨, 主因都是因為在狙擊民主黨的立場跟黨員意見不合, 顯示兩人從沒放棄過打擊民主黨。毓民是聰明人, 怎麼竟然不看清真正的對手是誰, 而把氣力浪費於打擊自己的盟友呢?
民主派裡其中一邊走向極端, 另一邊廂立場卻愈變模糊, 說的是民主黨在政改事件中的取態, 雖然他們或許有自己的考慮, 但實在難以說服不少依賴他們爭取普選的支持者 - 不僅是支持者, 還有他們自己的黨員, 因而才會有人退黨另起爐灶。但新成立的黨派, 究竟有多少力量在議會中爭一席位呢? 筆者看到的只是民主黨的勢力已被削弱, 團結性被動搖。面對外憂內患, 民主黨未來的日子應該相當難走。
至於其他政黨, 建制派似乎非常懂得把握時機, 近期立場開始"中性化", 意圖趁對手混亂之際吸納溫和派票源, 特別在否決政府申亞一事中跟他們平日唯命是從的作風有甚大的反差 (也顯示了其實平日主宰大局的都是這群建制派)。當然, 筆者覺得即使他們在民生立場有軟化, 但不代表政治立場有任何改變, 所以這些轉變對筆者沒有特別大意義。公民黨似乎是目前民主派裡最"平安"的一派, 除了換黨魁外不見有大變動, 但隨著民主派現今支離破碎的形勢, 要形成具威脅性的勢力不是易事。
懷念李柱銘時代的民主派盛世, 隨著民主派靈魂人物司徒華離世, 看著今日的民主派走向分裂、自相殘殺, 而特區政府的政治取態也愈趨大陸化 (就如王丹被拒入境一事, 雖然筆者從開始都沒半點奢望, 但連一個解釋也欠奉, 實有欠風範), 如今終極普選的目標是否已離我們愈來愈遠?